早春怨·春夜

顾太清 〔清代〕 顾太清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早春怨·春夜》是清代词人顾太清创作的一首抒怀词,上片以静衬动,写闺中人的寂寞孤独,以致长夜难眠。下片透过“红楼不闭窗纱”,把室内人的隐隐春怀与窗外月下梨花被青烟笼罩的景象融成一片。这首词语言自然灵动,清新蕴藉,看似不经意,细品却精巧轻灵,以景衬情,相互辉映。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1)。短烛烧残,长更坐尽(2)小篆添些(3)

杨柳在斜风中飘拂,黄昏时一片宁静,巢中栖息着沉睡的乌鸦。残烛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漫漫长夜我要坐到天亮。且先把盘香添加。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4)暗遮。淡淡轻烟,溶溶(5)院落,月在梨花。

红楼的窗户并未放下窗纱,却被杨柳的枝条,这一缕春痕暗暗遮挂,淡淡的轻烟似有似无,庭院里一片皎洁,月光正洒满了梨花。

注释

(1)睡稳栖鸦:即“栖鸦睡稳”的倒文。

(2)长更坐尽:夜长坐而难耐的意思。更:夜间敲更以报时,共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3)小篆添些:夜长添香的意思。小篆:此指盘香,因其盘曲如篆文而得名;又指袅袅上升的香烟。 些:语助词。

(4)春痕:春天留下的痕迹,指窗前烟柳。

(5)溶溶:和悦宽广,形容月光如水泻。

创作背景

《早春怨·春夜》词作于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顾太清四十八岁。

拼音版

zǎochūnyuàn··chūn

yángliǔfēngxiéhuánghūnrénjìngshuìwěnduǎnzhúshāocánzhǎnggèngzuòjǐnxiǎozhuàntiānxiē

hónglóuchuāngshābèichūnhénànzhēdàndànqīngyānróngróngyuànluòyuèzàihuā

作者简介

顾太清

顾太清

清代女词人

顾太清(1799—1876),西林觉罗氏,字子春,号太清,鄂尔泰曾孙女。工诗词书画,尤重周邦彦、姜夔之作,致力于咏物、题画,与纳兰性德(即成容若)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