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翰 〔唐代〕 王翰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这是第二首,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秦中(1)花鸟已应(2),塞外风沙犹自寒。

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3),教人意气(4)长安(5)

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注释

(1)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2)阑:尽。

(3)胡笳折杨柳: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4)意气:一作“气尽”,情意。。

(5)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凉州词二首》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地方乐调歌唱的。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胡笳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所以是一首边塞诗。

文学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二》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凉州词二首·其二》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作者简介

王翰

王翰

唐代边塞诗人

王翰(687—726),字时举,禹州(今河南禹县)人。元末隐居在中条山。明初曾典教平陆,建文初(1399)为周王朱橚长史。周王素骄横有异志,王翰屡谏不纳,即断指佯狂而亡去。后起为翰林编修,不久谪为廉州教授。值羌族骚乱,死于乱中。著有《梁园寓稿》。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