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宝冠寺

赵师秀 〔宋代〕 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雁荡宝冠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游览雁荡山宝冠寺时所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直截了当,以特写手法,将镜头集中到一点,突出主人公的动作,并表现其凭栏而立时由触觉而引起的心灵感受;颔联将立于石栏的清寒原因作了交代;颈联直接写主人公的感受,尾联呼应“雁荡”二字。全诗题为写寺,却无一语及寺,只是着力渲染禅林那种特有的幽寂清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3)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4)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荡阴(5)绝顶(6)一雁未曾闻(7)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注释

(1)雁荡:山名,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2)宝冠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

(3)云:说。

(4)夜分:夜半。

(5)荡阴:阴寒之气回荡弥漫。

(6)绝顶:最高的山顶。

(7)一雁未曾闻:雁荡山上有雁湖岗,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秋天时鸿雁常来栖宿。这句意谓天寒,雁已离去。

拼音版

yàndàngbǎoguàn

xíngxiàngshílánqīnghányún

liúláiqiáoxiàshuǐbànshìdòngzhōngyún

zhùféngniánjìnyīnyínguòfēn

dàngyīndāngjuédǐngyànwèicéngwén

作者简介

赵师秀

赵师秀

南宋诗人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及第。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任上元(今江苏江宁)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作诗以七律最佳,被誉为“永嘉四灵”之冠。晚年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葬于西湖。著有《赵师秀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