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故人(1)西(2)黄鹤楼,烟花(3)三月(4)扬州。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5)唯见(6)长江天际流(7)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注释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2)辞:辞别。

(3)烟花:形容春天薄雾霭霭、柳絮如烟、鲜花掩映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4)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6)唯见:只看见。

(7)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的尽头。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拼音版

huánglóusòngmènghàoránzhīguǎng广líng

rén西huánglóuyānhuāsānyuèxiàyángzhōu

fānyuǎnyǐngkōngjìnwéijiànchángjiāngtiānliú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