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八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点明地点,巧妙地赋予柳树以灵性,仿佛它们早早地就感知到春天的到来,纷纷抽出嫩黄的柳丝以迎;后两句将视线从柳丝转向杏花,却并未直接描绘杏花的形态。这首诗写因柳色触发起的伤别之情,非常婉转动人。
南内(1)墙(2)东御路(3)旁,预知春色柳丝黄(4)。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未肯无情(7)思(5),何是情(7)人最断肠。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1)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唐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
(2)墙:一作“桥”。
(3)御路:皇宫内的道路。
(4)预知春色柳丝黄: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预,一作“须”。丝,一作“枝”。
(5)杏花未肯无情思:意指杏花亦多情之物。
(6)何事:何用,何须。
(7)情:一作“行”。
《杨柳八首》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云:《杨柳》一名《柳枝》,源于隋代民间歌曲,名载《教坊记》,多用于笛乐。刘禹锡、白居易均有诗咏及此。温庭筠大和、开成年间似曾从裴度游,而裴度于此期间与刘禹锡、白居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则温庭筠有可能在此期间结识刘、白,《杨柳八首》或即在此期间模仿酬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