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过湖阴席上赠妓

苏庠 〔宋代〕 苏庠

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依约学眉青。樽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余月满林。

鱼与雁,两浮沉,浅颦微笑总关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深。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鹧鸪天·过湖阴席上赠妓》是宋代词人苏庠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开头两句用比较的手法刻画了女子的美貌,三、四句是对二人分别后情景的想象;下片则从女子的美貌温情写到男主人公相思无尽的情怀。全词由相思写到柳,由柳写到风,由夜写到深,写得一转一深,雅而不俗,情柔而格调委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1)依约学眉青(2)。樽前无复(3)金缕(4),梦(5)(6)月满林。

梅花和雪花都嫉妒她晨妆的艳丽和体态的轻盈,远处隐约可见的山也模仿着她黛眉的青翠。想到别后我喝酒时不能再听到她歌唱《金缕衣》,连梦醒来时也只见月亮的光辉洒满丛林,就觉得心中空荡荡的。

鱼与雁,两浮沉(7),浅(8)微笑总(9)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10)

她有着鱼见而沉、雁见犹落的美貌,连一道浅皱的愁眉或一丝微弱的苦笑都总是牵动人心。这些都让我的相思就像江南的垂柳,每经过一夜春风的吹拂就比原来更浓一分而更深一重。

注释

(1)远山:形容女子之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一作“还山”,指四周青山。

(2)学眉青:一作“与眉青”,指如女子的蛾眉一样青黛。

(3)无复:不再。

(4)金缕:即《金缕衣》,唐代曲名。

(5)觉:醒来。

(6)余:剩下。

(7)鱼与雁,两浮沉:沉鱼落雁,形容女子貌美。一说传递书信的鲤鱼和大雁都杳无音讯。

(8)颦:皱眉。

(9)关:牵连。

(10)深:双关语,柳色深,相思亦深。

创作背景

就内容来看,此词表达了一位男性对一位女性的倾慕和爱心。就题目来看,《鹧鸪天·过湖阴席上赠妓》此词似是词人拜访住金凌钟山的湖阴先生杨德逢时在酒席上为“赠妓”而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对于此词作者,《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杨金刻本)作朱敦儒,《古今女史·卷十二》作朱秋娘(即宋代女词人朱希真),《古今词统·卷七》作苏坚,《全宋词》编者据《乐府雅词卷下》断定为苏庠。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用比较的手法描写女子的美貌,使女子的美有了参照物而更显其美;而用作比较的事物又是拟人化了的“梅”和“雪”,使女子的美由静止、抽象的变为生动、具体的。而这两种手法中的夸张的意识又使它们的作用更加巩固,更加突现。其中,前句从近处写,“梅妒晨妆”是形容女子刚起床时的形态和装束,显得美丽动人,富有诱惑力,以致梅花看了也会生妒忌之心;“雪妒轻”是形容女子娇态轻盈,与苏轼“殢人娇态最轻盈”(《鹧鸪天·佳人》)的写法类似。后句从远处写,通过视线这一媒介将远处如眉的青山和近处美女的“眉青”作一对比,突出了女子眼睛的美:这位女子美在“眉青”,秀美迷人,使得横卧远处的青山为之倾慕,仿佛也在效仿她那美丽的眉毛。三、四句是对二人分别后情景的想象,笔触从女子身上转到男主人公身上。“樽前无复歌金缕”借用《金缕曲》所暗示的内容表达男主人公不能如愿的遗憾心情:自己主观上希望与情人在一起尽情欢爱,可是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恋人相聚,终有一别,所以有“梦觉空余月满林”之叹——醒来时才知孤身一人,只见月亮的光辉洒满了树林,心中空荡荡,屋里空荡荡,林间空旷,心绪茫然。一个“空”字,把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延伸到茫茫原野。

下片以同样的手法,从女子的美貌温情写到男主人公相思无尽的情怀。“鱼与雁,两浮沉”是对“沉鱼落雁”这一典故的活用,既形容女子之美,又含人各东西、音书无凭之意。在男主人公眼中和心中,这位女子的容貌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特别是她的“浅颦微笑”,简直像西施的一颦一笑,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把男主人公的心紧紧地抓住了,让他无法挣脱。最后的“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春风一夜深”两句更是意境深沉婉妙,前后用两个“一夜”,

把男主人公相思的不断、情意的深浓引向深邃幽远的艺术境界:这相思如同婀娜多姿、情意绵绵的江南柳,伴着夜间的春风四处飘荡,越来越浓。

《鹧鸪天·过湖阴席上赠妓》全词由相思写到柳,由柳写到风,由夜写到深,写得一转一深。

作者简介

苏庠

苏庠

南宋初词人

苏庠(1065—1147),字养直,澧州(今湖南澧县)人。苏坚之子。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后徙居丹阳后湖,更号后湖病民。宋高宗绍兴间(1131—1162),居庐山,与徐俯同被召,不赴。有《后湖集》,不传。存词二十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