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千秋岁引·秋景》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来雁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阕。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别馆(2)(3),孤城画角(4),一派秋声入寥廓(5)。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6)庾楼月(7),宛如昨。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8)担阁(9)!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10)华表语(11),而今误我秦楼约(12)梦阑(13)时,酒醒后,思量着。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1)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2)别馆:客馆。

(3)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4)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5)寥廓:空阔,此处指天空。

(6)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7)庾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8)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9)担阁:延误。

(10)漫:徒然,白白地。

(11)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12)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13)梦阑:梦醒。阑,残,尽。

创作背景

《千秋岁引·秋景》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拼音版

qiānqiūsuìyǐn··qiūjǐng

biéguǎnhánzhēnchénghuàjiǎopàiqiūshēngliáokuòdōngguīyàncónghǎishàngnánláiyànxiàngshātóuluòchǔtáifēnglóuyuèwǎnzuó

nàibèixiēmíngnàibèiqíngdānfēngliúzǒngxiánquèdāngchūmànliúhuábiǎoérjīnqínlóuyuēmènglánshíjiǔxǐnghòuliàngzhuó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