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阴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过华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经过华阴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并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华阴地处华山脚下,华山以其险峻著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游览题咏的胜地。王昌龄此诗,便是在游历华阴、眺望华山时所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云起太华山,云山(2)明灭(3)

云彩从华山冉冉升起,云与山相互掩映时明时暗。

东峰始含(4)了了(5)见松雪。

日光照亮了东面山峰,阳光下松树与白雪层次分明。

羁人(6)幽栖(7)窅映(8)转奇绝。

羁旅之人向往清幽的居处,深邃向前变幻奇绝景色。

欣然忘所疲,永望(9)吟不(10)

我内心愉悦忘记了疲惫,久久眺望不停地吟咏诗句。

信宿(11)百馀里,出关(12)玩新月。

两天连着奔波百余里路,走出关隘望见了新月升起。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13)

哪里想到昨夜的心情已经变了,因为遇见了好风景。

人生屡如此,何以(14)愉悦。

人生在世便是常常如此,应该如何才能尽情欢愉呢?

注释

(1)大华山:即华山。

(2)云山:一作“山色”。

(3)明灭:谓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4)景:日光。

(5)了了:清楚。

(6)羁人:羁旅之人。

(7)幽栖:幽静的居处。

(8)窅映:深远的反映。

(9)永望:长时间地眺望。 “

(10)辍:止。

(11)信宿:连宿两夜。

(12)出关:去潼关以东。

(13)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哪里料到昨日想出关而到今天情况就变了。 “何意”,哪里意想得到。 “昨来心”,昨日想到的出关之事 “迁别”,迁到别处,指咏华山事。

(14)肆:不受拘束,放纵。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