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六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从军行七首·其六》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胡瓶(1)(2)紫薄汗(3),碎叶城西秋月团。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悬挂着一轮秋月。

明敕(4)星驰(5)封宝剑(6),辞君一夜取楼兰。

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令其领兵杀敌;将军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大获全胜。

注释

(1)胡瓶:唐代西域、吐蕃等地制作的一种金属瓶子,似为工艺品,亦可作贮水器。

(2)落:指缠络于肩膊。

(3)紫薄汗:紫色蕃马。

(4)明敕: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此指接到皇帝的命令。

(5)星驰:像流星一般飞驰.,形客速度很快。

(6)封宝剑:指帝王将宝剑赐给有功的边将,即“尚方宝剑”。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拼音版

cóngjūnxíngshǒu··liù

píngluòhànsuìchéng西qiūyuètuán

míngchìxīngchífēngbǎojiànjūnlóulán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