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琵琶起舞换新声(1),总是关山(2)旧别(3)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撩乱(4)边愁(5)听不尽(6),高高秋月照长城。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注释

(1)新声:新制的乐曲。

(2)关山:边塞。

(3)旧别:一作“离别”。

(4)撩乱:心里烦乱。

(5)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6)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拼音版

cóngjūnxíngshǒu··èr

huànxīnshēngzǒngshìguānshānjiùbiéqíng

liáoluànbiānchóutīngjìngāogāoqiūyuèzhàochángchéng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