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潮

毛泽东 〔近代〕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诗人在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1)飞向钓鱼台(2)

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3)容阔(4)铁马(5)从容杀敌回。

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注释

(1)雪花:浪花钓。

(2)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3)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

(4)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5)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

创作背景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出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

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拼音版

jué··guāncháo

qiāntāogǔngǔnláixuěhuāfēixiàngdiàotái

rénshānfēnzànzhènróngkuòtiěcóngróngshāhuí

作者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