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御沟柳》是晚唐诗人毛文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先描写了柳的风姿美态,再写其得宠于一时,颇为风光的情形。全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渲染了御沟柳得意神情。明是咏写御沟柳沐浴皇恩,成为帝王生活的点缀,实则却是讽刺那些小人得志者或一些得宠之人。
御沟柳(2),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3),有时倒景醮轻罗。曲尘波(5)。
禁苑水沟边的柳树,占尽了明媚的春光。那婀娜的枝条一半飘出了宫墙,有时又倒映在轻罗一般的水面上,拂起淡黄的涟漪。
昨日金銮(6)巡上苑(7),风亚(8)舞腰(9)纤软。栽培得地(10)近皇宫,瑞烟浓。
昨日君王巡游上苑,春风吹过它的腰肢更加纤软。它被栽培在皇宫中受尽恩宠,枝条上笼罩着祥和的轻烟。
(1)柳含烟: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双调,四十五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二仄韵转二平韵。换头二句例用仄韵,余皆平韵。
(2)御沟柳:宫苑中皇家所植的柳树。御沟:禁苑中的流水渠。
(3)婀娜:柔细而俏美的样子。
(4)蘸轻罗:如轻罗绸沾渍于水中。蘸:在水或其他液体里沾一下。这里是写柳枝倒影在水中如轻罗一片。
(5)曲尘波:荡漾着浅黄色的微波。
(6)金銮:唐代大明宫内有金銮殿,为帝王朝会之处。此以金銮代替皇帝车辇。
(7)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8)亚:同“压”。
(9)舞腰:比喻柳条袅娜。
(10)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毛文锡的《柳含烟·御沟柳》约写于后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勗灭前蜀之后,是宫廷应制之作。该作品代表了唐代唱和类著辞的主要一些形式。宫柳题材的作品,曾有两次大量创作,第一次是在大历十二年(777)的一次进土考试;第二次是贞元八年(792)的一次进士考试,此后,唐代的宫柳类作品走入成熟,毛文锡的《柳含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