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题金楼子后》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读《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共四句二十八字,其主旨是对《金楼子》中所说的两件焚书事件发表感慨。诗人先描写王粲和梁元帝惜书焚书的行为,然后笔锋一转,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举,进行对比,批评了王粲和梁元帝的焚书行为。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慨之。
梁元帝曾说,王粲在荆州为刘表效命时作了数十篇文章,后来荆州被攻破,王粲便将自己的文章全部烧毁,仅留了一篇。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后都称赞写得好,但是遗憾不能看到全貌。后来都城江陵被西魏宇文泰带兵攻陷,梁元帝也将自己所藏的书全部焚毁,说:文王、武王的治国修身之道,到今夜完全消失了。为什么与荆州沦陷时焚毁书籍的事情如出一辙啊。于是作诗表示感慨。
牙签(1)万轴裹红绡(2),王粲书同付火烧。
王粲和梁元帝十分爱惜自己收藏的书籍,但在自己所在的城池被攻陷以后,却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所有的珍藏。
不于祖龙(3)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未赶尽杀绝,才能使那些残留的诗文保存到今天。
(1)牙签:象牙制作的图书标签,写上书名,垂于卷轴式书籍的一端,以便查找。这里代指书。
(2)红绡:红绡制作的书套。绡,生丝织品。
(3)祖龙:指秦始皇。
《题金楼子后》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是李煜读《金楼子》后题写其书后的一首诗,并在正文前附了一段小序。小序的大概意思是说,梁元帝曾说,王粲在荆州为刘表效命时作了数十篇文章,后来荆州被攻破,王粲便将自己的文章全部烧毁,仅留了一篇。当时的文人名士看到后都称赞写得好,但是遗憾不能看到全貌。后来都城江陵被西魏宇文泰带兵攻陷,梁元帝也将自己所藏的书全部焚毁。上述两件焚书事件如出一辙,李煜对此深有感慨,便作了这首诗。
《题金楼子后》这首诗见于宋代无名氏的《枫窗小牍》,云:“余尝见内库书《金楼子》有李后主手题……”可见,《枫窗小牍》作者曾在皇家书库见过梁元帝的《金楼子》,而此书正是赵匡胤从南唐那里掠夺来的,显然曾为李煜所有。据此,此诗当作于李煜入宋之前,也可能是即位之前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