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姜夔 〔宋代〕 姜夔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是南宋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感怀境遇身世的悲秋之词。此诗第一、二句写诗人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不忍看”秋词;第三、四句写垂老之年,还漂泊京城,无处安身的悲慨。 此诗语意径直,血脉贯通,韵味丰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1)不忍看。

凉风斜吹,雨水打在低垂的杨柳枝条上,小楼上充斥着寒冷,此时实在不忍心去欣赏宋玉的《九辨》。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2)客长安(3)

青山万里,可是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迟暮之年却只能飘泊在临安。

注释

(1)宋玉秋词: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曾为楚顷襄王大夫。有人称他是屈原的弟子,他作有《九辩》,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九辩》开头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故后人常以此为悲秋之词,以宋玉为悲秋伤怀的代表人物。

(2)投老:到老,垂老,临老,迟暮之年。

(3)客长安:漂流在京城。长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创作背景

南宋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春,临安(今杭州)发生一场火灾,烧毁两千多家居民房屋,姜夔的寓所也被焚毁,此后姜夔只好移到旅馆暂住,对原本落魄、无计谋生的姜夔来说,那场灾难无异是雪上加霜。大火烧了他的住处,也毁了他隐居湖畔的心愿。年届五十的他早已厌倦了漂泊,却仍要被迫东西奔走,向人求助。《临安旅邸答苏虞叟》这首酬答他朋友苏虞的七绝,反映了寓所被焚后,姜夔无处安身的困窘和栖身旅邸的苦况,因而这首诗写得颇清苦凄恻。

拼音版

línānsǒu

chuíyángfēngxiǎolóuhánsòngqiūrěnkàn

wànqīngshānchùyǐnliántóulǎozhǎngān

作者简介

姜夔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张镃、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卒于杭州。工诗,尤以词称。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图》。词集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旁谱十七首。其词清空峻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