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乱二首

韩愈 〔唐代〕 韩愈

【其一】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其二】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汴州乱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组诗。这两首诗反映了韩愈坚持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政治主张。第一首讥刺四邻坐视不救,伤“下无方伯”;第二首指斥君姑息养乱,伤“上无天子”。全诗语言平实,畅达流走,很像民间歌谣,看似无意求工,实则颇见工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其一】

其一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1)堕地声如雷。

汴州城的城门早晨紧闭不开,天狗星轰然落地声音像雷一样。

健儿(2)争夸杀留后(3)连屋累栋烧成灰(4)

健壮的男儿争相诱杀留后,成片的房屋都烧成了灰烬。

诸侯(5)咫尺(6)不能救,孤士(7)何者自兴哀(8)

附近的节度使都不出手相救,超脱世俗的高士为什么要独自悲伤呢?

【其二】

其二

母从子(9)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母亲带着儿子一起逃走的那两人是谁呢?是被杀死的御史大夫的夫人和留后的儿子。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10)

昨天他们还乘着高车骑着大马,看见他们坐着的人要站起来行礼,骑马乘车的人要下来迎接。

庙堂(11)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朝廷不肯派兵来平定叛乱,呜呼,你们母子要怎么办呢?

注释

(1)天狗:古人把流星称为天狗星。

(2)健儿:指哗变的军人。

(3)留后:指陆长源。唐中叶以后,节度使子弟或亲信将官代行政长官职务者,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

(4)连屋累栋烧成灰:即所有的房屋栋字都放火烧了。

(5)诸侯:邻镇藩镇节度使。

(6)咫尺:相距切近。

(7)孤士:作者自称。

(8)兴哀:发哀怜之心。

(9)母从子:母亲和儿子母指下句的大夫夫人,即长源之妻;子指下句留后子。

(10)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指兵变前陆及妻、子的煊赫声势。见到他们的人,坐着的人要站起来迎接,乘车的要下来致敬。

(11)庙堂:指朝廷。此谓德宗求已安乐,姑息养乱;怯懦昏庸,不肯讨伐藩镇。二章结语俱无其奈何也!

创作背景

《董晋行状》云:“贞元十五年(799)二月三日,丞相薨。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敛。即敛而行,于行之四日,汴州乱。”则诗写于二月十一日乱后在离汴途经偃师时。当时陆长源为御史大夫知留后事,长源欲峻法绳骄兵,为晋所持,不克行。晋卒后,陆欲峻法,汴州大乱,杀长源、孟叔度、丘颖。

文学赏析

《汴州乱二首》这组诗共两章。首章讥刺四邻坐视不救,伤“下无方伯”;二章指斥君姑息养乱,伤“上无天子”。韩愈主张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这两首诗正反映了他这种政治主张。首章末二句神气黯然欲绝,两章都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整组诗语言平实,畅达流走,很像民间歌谣。乍看作者无意求工,实则颇见工力。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