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挽易昌陶

毛泽东 〔近代〕 毛泽东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五古·挽易昌陶》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1915年5月,该诗乃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去去(1)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绝别的时间越久想念你就越深,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

愁杀(2)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悲伤感叹多么痛苦。

衡阳雁声彻(3),湘滨春溜回。

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4)

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在南城边来回走动。

城隈草萋萋,涔泪(5)双题(6)

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

采采馀孤景(7)日落衡云西(8)

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

方期沆漾(9)游,零落匪所思(10)

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永诀(11)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从现在开始永别了,惊动了半夜的公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12)

公鸡一声叫,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

冉冉(13)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咱们互相握手,热泪充满眼眶。

关山蹇骥足(14),飞飙拂灵帐(16)

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

怀郁如焚(17)放歌(18)列嶂(19)

我心里忧愁又痛苦,依靠群山尽情歌唱。

列嶂青且(20),愿言试长剑。

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

东海有岛夷(21)北山尽仇怨(22)

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

荡涤(23)谁氏子,安得(24)浮贱(25)

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

琴绝最伤情,朱华(26)春不荣。

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红花春天都不开了。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27)

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28)

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

注释

(1)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

(2)愁杀:愁死了。

(3)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湘滨:湘江水边。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4)踯躅南城隈:踯躅,徘徊不前。南城隈(wēi威),南城墙弯曲处。

(5)涔泪:不断流下的泪。

(6)双题:全额。

(7)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

(8)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9)方期沆漾: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

(10)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11)永诀:永别。

(12)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东皋(gāo高),泛指田野或高地。

(13)冉冉:慢慢,徐徐。

(14)关山蹇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蹇:困苦,不顺利。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

(15)飞飚:急速的暴风。

(16)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17)怀郁如焚:忧愁又痛苦。

(18)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

(19)列嶂:群山。

(20)茜:深红色。

(21)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

(22)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23)荡涤:清除。

(24)安得:怎能。

(25)浮贱:轻贱。

(26)朱华:红花。

(27)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28)泓: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创作背景

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纪念同学,毛泽东写了这首《挽易昌陶君》。这首诗最早收录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油印的《易君咏蛙追悼录》,又见之于1991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萧永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一书,存于韶山纪念馆。此诗录自毛泽东给湘生的信,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哀悼,吾挽以诗,乞为辅正。”毛泽东同时还写了一副悼念易昌陶的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前,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正直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事危急。毛泽东《五古·挽易昌陶》此诗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造旧世界的志向。

文学赏析

《五古·挽易昌陶》这首五言挽诗,意在对亡友易昌陶的悼念并抒发爱国之情。

该诗篇幅较长,《五古·挽易昌陶》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泽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泽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五古·挽易昌陶》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者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