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看牡丹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雨中牡丹,从大处落笔,由雨写到牡丹,把雨中牡丹写得栩栩如生。第二首诗写想象中的雨后牡丹,读之爽人耳目。第三首诗写雨后牡丹,推想后日,花由盛而衰,十分可惜。这组诗一写雨中,二写晴日,三写衰败,勾勒了牡丹的三种不同情态和风韵,抒发诗人对牡丹花的深深赞美与爱怜。整组诗描写细致入微,刻画逼真传神,抒写婉转流畅,让人回味无穷。
雾雨(1)不成点(2),映空疑有无(3)。
薄薄细雨成不了雨点,映照在碧空里若有若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4)走明珠。
时不时能在花上看见,流动圆转正如粒粒明珠。
秀色(5)洗红粉(6),暗香生雪肤(7)。
就像美女在洗去红粉,幽香浮动于雪白的肌肤。
黄昏更萧瑟(8),头重欲相扶。
黄昏之时更冷落凄凉,花朵显得沉重似要人扶。
(1)雾雨:雾和雨,这里指细雨。
(2)不成点:指雨极细未形成雨点。
(3)有无:指有没有雨。
(4)的皪:明亮、鲜明的样子。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5)秀色:言美丽的颜色。
(6)红粉:指红色牡丹。
(7)雪肤:指白色牡丹。
(8)萧瑟:冷落萧条的样子。
《雨中看牡丹三首》这组诗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三月,在黄州天庆观看牡丹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