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郑风·大叔于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古代学者一般认为诗中的“叔”特指郑庄公之弟共叔段,现代学者则多以为“叔”非特指,认为这是赞美一位青年猎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十句,以铺叙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塑造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猎手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此诗在结构上有张有弛,如乐曲般抑扬顿挫,富有情致。
叔于田(2),乘乘马(3)。执辔(4)如组(5),两骖(6)如舞。叔在薮(7),火烈具举(8)。襢裼(9)暴(10)虎,献于公所(11)。将(12)叔勿狃(13),戒(14)其伤女(15)。
三哥出发去打猎,架起大车四马牵。手拉缰绳如执组,骖马真似舞翩翩。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齐点燃。袒身赤膊斗猛虎,从容献到主公前。三哥切勿太轻率,老虎伤人提防严。
叔于田,乘乘黄(16)。两服(17)上襄(18),两骖雁行(19)。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20),又良御(21)忌(20)。抑(22)磬控(23)忌(20),抑(22)纵送(24)忌(20)。
三哥出发去打猎,架车四马毛色黄。服马马头高抬起,骖马整齐如雁行。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烧得旺。三哥射箭箭法准,驾车本领也高强。勒马止步弯下腰,纵马奔驰松马缰。
叔于田,乘乘鸨(25)。两服齐首(26),两骖如手(27)。叔在薮,火烈具阜(28)。叔马慢忌,叔发罕(29)忌,抑释(30)掤(31)忌,抑鬯(32)弓忌。
三哥出发去打猎,架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1)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2)叔于田: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于:去,往。田:同“畋”,打猎。
(3)乘乘马:驾四匹马。前一“乘”为动词,驾车;后一“乘”为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4)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5)组:织带平行排列的经线。
(6)骖: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边的马。
(7)薮:低湿多草木的沼泽地带。
(8)火烈具举:烈,“迾”的假借。火迾,打猎时放火烧草,遮断野兽的逃路。具:同“俱”。举:起。
(9)襢裼:脱衣袒身。
(10)暴:通“搏”,搏斗。
(11)公所:君王的宫室。
(12)将:请,愿。
(13)狃:反复地做,习以为常的意思。
(14)戒:警戒。
(15)女:汝,指叔。
(16)黄:黄马。
(17)服:驾车的四马中间的两匹。
(18)襄:同“骧”,奔马抬起头。
(19)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
(20)忌:作语尾助词。
(21)良御:驾马很在行。
(22)抑:发语词。
(23)磬控:弯腰如磬,勒马使缓行或停步。
(24)纵送:放马奔跑。一说骋马曰磬,止马曰控,发矢曰纵,从禽曰送。皆言御者驰逐之貌。
(25)鸨: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
(26)齐首:齐头并进。
(27)如手:指驾马技术娴熟,如两手左右自如。
(28)阜:旺盛。
(29)罕:稀少。
(30)释:打开。
(31)掤:箭筒盖。
(32)鬯:弓囊,此处用作动词。
关于《郑风·大叔于田》的主旨背景,《毛诗序》谓“刺庄公也”,认为“叔”即庄公之弟共叔段(即太叔段),孔颖达疏云:“叔负才恃众,必为乱阶,而公不知禁,故刺之。”刘沅《诗经恒解》以为太叔段武勇善射,“庄公不能善教之以成其材,又不能善用之以全其才,而使陷于恶,诗人流连咏叹,惜叔实刺公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又云:“叔段长于射御,力能暴虎,为国人所叹赏,宣扬传颂。”今人则多认为是赞美猎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