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宋代〕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是北宋词人晁补之的词作。这首词将写景、抒情、明理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写春景中小园幽葩细萼壅培未就,经不住风吹雨打,繁红落尽,不如垂柳占春长久,流露出惜春之情,以抒发自己的愁思春恨。同时阐明花落不是因春归去,而是因结子自瘦,这如同人老自知世态功名,不为它失败未就而颓恨不休。感叹时光飞流,年华渐逝,纵然是好友相逢,痛饮狂歌,也难以像过去那样豪情依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1)细萼,小园低槛,壅培(2)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试问春光,你为何这样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刚刚壅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不如垂柳春绿长久。算起来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却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这份愁只是,善感愁怀的人间才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3)芳醪(4)经口。那知自是(5),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6),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7),相逢依旧。

世间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见风雨摧花,我怎忍轻易舍弃,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来是,桃花由于结子才零落,并非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名无成,老来风操未就,已到春归时候。纵然是痛饮美酒,依旧像昔日那样狂歌,相逢时也难以像以往那样,豪情满怀,倜傥风流。

注释

(1)幽葩:清幽的花朵。

(2)壅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3)孤:同“辜”,辜负。

(4)芳醪:芳醇的美酒。

(5)自是:本是,原严明。

(6)风味:风度,风采。

(7)青眼:《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喜爱曰青眼。

拼音版

shuǐlóngyín··yùnlínshèngchūn

wènchūncōngcōngdàifēngbànchízhòuyōuèxiǎoyuánkǎnyōngpéiwèijiùchuījǐnfánhóngzhànchūnzhǎngjiǔchuíliǔsuànchūnzhǎnglǎorénchóuchūnlǎochóuzhǐshìrénjiānyǒu

chūnhènshíchángjiǔrěnqīngfāngláojīngkǒuzhīshìtáohuājiéziyīnchūnshòushìshànggōngmínglǎoláifēngwèichūnguīshíhòuzuìduōqíngyóuyǒuzūnqiánqīngyǎnxiāngféngjiù

作者简介

晁补之

晁补之

北宋著名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二年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