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杜甫 〔唐代〕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宿府》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清秋幕府井梧(1)寒,独宿江城蜡(2)残。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永夜角声悲自语(3)中天(4)月色好谁看?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风尘荏苒(5)音书绝,关塞(6)萧条(7)行路难。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已忍伶俜(8)十年事(9)强移栖息一枝安(10)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

(1)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2)炬:一作“烛”。

(3)永夜角声悲自语: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4)中天:半空之中。

(5)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6)关塞:边关;边塞。

(7)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8)伶俜:流离失所。

(9)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10)强移栖息一枝安: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创作背景

《宿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拼音版

宿

qīngqiūjǐnghán宿jiāngchéngcán

yǒngjiǎoshēngbēizhōngtiānyuèhǎoshuíkān

fēngchénrěnrǎnyīnshūjuéguānsàixiāotiáoxíngnán

rěnlíngpīngshíniánshìqiǎngzhīā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