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南奔书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中叙述了作者自己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的初衷乃在“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并非有逆志。诗歌结构是由作者个人的理想和永王军势兴而转败的过程两条意脉交结而成,两线勾连,各有分工,形成条理有序的完整、严密的诗篇。全诗含有忧时愤世,为国立功的现实色彩,是研究李白事迹的重要依据之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遥夜何漫漫(1),空歌白石烂(2)。
长夜何其漫漫,徒然高歌着《白石烂》。
宁戚(3)未匡齐,陈平(4)终佐汉。
宁戚未做齐臣时是个商贩,陈平最终作了汉朝大官。
欃枪(5)扫河洛,直割鸿沟(6)半。
彗星横扫河洛地区,想以鸿沟为界把天下分成两半。
历数(7)方未迁,云雷(8)屡多难。
大唐气数未尽,眼下还多灾多难。
天人秉旄钺(9),虎竹(10)光藩翰(11)。
永王执掌着节旄,兵符在手是国家的靠山。
侍笔黄金台(12),传觞青玉案。
我为他起草文书如登上黄金台,美酒满杯佳肴满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并非因为秋风已起,我早有归山之念。
主将动谗疑(13),王师忽离叛。
主将之间互相猜疑,永王的大军忽然离散。
自来白沙上(14),鼓噪(15)丹阳(16)岸。
自从来到白沙洲上,丹阳岸边鼓噪而行。
宾御(17)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宾客卫士如浮云,闻风各自消散。
舟中指可掬(18),城上骸争爨(19)。
城上被砍断的手指可捧,城上用人骨烧饭。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匆匆逃出关隘,进退维谷没有成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20)无涯畔。
形势紧急南奔,北兵势大无边无沿。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环顾没有七宝鞭可留,道边把追兵拖延。
太白(21)夜食昴(22),长虹日中贯(23)。
太白星夜里吞昴,大白天长虹又把日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秦赵相战兄弟相争,茫茫天下从此大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24)言。
幸遇明主知遇之恩,仰慕祖逖当年的誓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过江时对着流水发誓,此去定要恢复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25)难重论。
拔剑砍向前面的柱子,悲歌不已难以重言。
(1)漫漫:一作“时旦”。
(2)白石烂: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
(3)宁戚:春秋时期齐国大臣。
(4)陈平:西汉大臣。
(5)欃枪:彗星名。
(6)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
(7)历数:犹历法。
(8)云雷:用《周易·屯卦》义,其卦以震遇坎,故取象云雷。其义以乾坤始交而遇险难,故名屯。屯,难也。
(9)秉旄钺:借指掌握兵权。
(10)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11)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12)黄金台:燕昭王所建,用以召徕四方贤才。这里用以表示自己是受永王之召而入幕的。
(13)谗疑:诽谤猜疑。
(14)自来白沙上:一作“兵罗沧海上”。
(15)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
(16)丹阳:按《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润州,又谓之丹阳郡,领丹徒、丹阳、金坛、延陵四县。
(17)宾御:宾客和驭手。
(18)可掬:可以用手捧住。
(19)爨:烧火做饭。
(20)北寇:指安禄山叛军。
(21)太白:星宿名,即太白金星。
(22)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23)长虹日中贯:即长虹贯日,古时认为这是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24)祖逖:东晋名将。曾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进封镇西将军。
(25)悲歌:悲壮地歌唱。
一般学者把《南奔书怀》系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此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季安禄山叛乱时。郁贤皓认为此诗说明了李白携宗夫人,由梁园经洛阳沦陷区向西过函谷关奔逃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