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夜宴

王勃 〔唐代〕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山亭夜宴》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之夜在山亭夜饮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留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的陶醉心情,有一种隐逸的意味。全诗寄情于景,格调清新,写景细腻逼真,抒情含蓄委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桂宇(1)幽襟(2)(3)山亭(4)凉夜永(5)

胸襟高雅的人聚集在桂木建的房屋里,山亭中的秋夜是那么漫长。

森沉(6)野径(7)寒,肃穆(8)岩扉(9)静。

树木繁茂幽深,村野的小路寒冷无比,寂静的山亭门外气氛庄重。

(10)南汀(11)色,荷翻北潭(12)影。

竹林掩盖了南面的水边平地,莲花的影子在北边的水池中摇曳。

清兴(13)(14)未阑(15)林端(16)初景(17)

夜宴高涨的清雅兴致意犹未尽,初升的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

注释

(1)桂宇:桂木建造的房屋,指山亭。

(2)幽襟:指胸襟高雅的人。

(3)积:聚会的意思。

(4)山亭:一作“松台”。

(5)凉夜永:秋夜长。潘岳《秋兴赋》:“觉凉夜之方永。”

(6)森沉:形容树木繁茂幽深。

(7)野径:村野的小路。

(8)肃穆:严肃而安静,形容气氛庄重。

(9)岩扉:岩洞的门,这里指山亭的门。

(10)晦:遮掩。

(11)南汀:南面的水边平地。汀,一作“阿”。

(12)北潭:北边的深水池。

(13)清兴:雅兴,清雅的兴致。

(14)殊:尚,犹。

(15)未阑:未尽。

(16)林端:树梢,林木的末端。

(17)初景:初升的太阳。

创作背景

《山亭夜宴》此诗具体作年难以确定,从写景写情两方面看,应是入蜀之前的作品。这种兴高采烈、心欢意快的情绪,入蜀以后是很少有,因而此诗应是诗人参加一次山亭夜宴即景所作。诗人现存的文集中提到山亭的有四处,分别为越州山亭、德阳山亭、邻人张氏山亭以及《山亭兴序》提到的长安附近的山亭,此诗“山亭”具体所指亦难以确定。

拼音版

shāntíngyàn

guìyōujīnshāntíngliángyǒng

sēnchénjìnghányánfēijìng

zhúhuìnántīngfānběitányǐng

qīngxìngshūwèilánlínduānzhàochūjǐng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诗杰)

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