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菊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这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1)冶冶(2)黄。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陶令(3)篱边色,罗含(4)宅里香。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几时禁重露(5),实是怯(6)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7)金鹦鹉(8),升君白玉堂(9)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1)融融:光润的样子。

(2)冶冶:艳丽的样子。

(3)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4)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5)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6)残:一作“斜”。

(7)泛:指以菊花浸酒。

(8)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9)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840),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文学赏析

《菊花》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期望。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诗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融融」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感官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见诗人体物之精微。「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用「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两人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前句写出秋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使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音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

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文,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菊花》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己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其次,此诗在用典上也有独到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