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李公见访

杜甫 〔唐代〕 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朴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夏日李公见访》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贫居状况和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远林(1)暑气(2),公子(3)我游。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居类村坞(4)僻近(5)城南楼。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墙头过浊醪(6),展席俯朴流。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巢多众鸟(7),叶密鸣蝉(8)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苦遭此物聒(9),孰谓吾庐幽?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水花(10)晚色净,庶足充淹留(11)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预恐(12)中尽,更起为君谋。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注释

(1)远林:即远郊的林子。

(2)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

(3)过:拜访,探问。

(4)村坞: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

(5)僻近:靠近。

(6)浊醪:浊酒。

(7)喧:声音杂乱。

(8)稠:众多。

(9)此物聒:此物:指蝉。聒(guō):吵闹。

(10)水花:莲花。

(11)淹留:朴期逗留。

(12)樽:酒杯。

创作背景

《夏日李公见访》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夏,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一日有人李炎来访便作此诗。

拼音版

xiàgōngjiànfǎng访

yuǎnlínshǔbáogōngziguòyóu

pínlèicūnjìnchéngnánlóu

pángshěchúnsuǒqiú

huàn西jiājièwènyǒujiǔfǒu

qiángtóuguòzhuóláozhǎnliú

qīngfēngzuǒyòuzhìjīngqiū

cháoduōzhòngniǎoxuānmíngchánchóu

zāoguāshúwèiyōu

shuǐhuāwǎnjìngshùchōngyānliú

kǒngzūnzhōngjǐngèngwèijūnmóu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