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城南春事何如,细草如烟,小雨如酥。不驾巾车,不拖竹杖,不上篮舆。著二只将息蹇驴。索三杯分付奚奴。竹里行厨,花下提壶。共友联诗,临水观鱼。
《折桂令·江头即事》这支小令描写一次城外郊野的春游。不驾车,骑着驴,竹林花间,野炊饮酒,朋友相聚,联诗观鱼,这的确是难得的乐趣。小令写得情趣盎然。
起首三句,从韩愈《早春呈张水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境化出,韩愈认为这样的时节,“最是一年春好处”。起句的一问,引出了早春的美景,也显示了作者跃跃欲动的游春心情。所以从第四句起,小令就直接转入了出行踏青的正题。诗人否定了乘车、步行、坐轿的种种旅游手段,因为他中意的方式比较特别,乃是骑一头驴子,尽管它足力不怎么灵便。为此,他“着二日将息蹇驴”,这同下句“索三杯分付奚奴”的对句一样,都表现了诗人的精心准备。其实,“着二日”不光是出于关心驴子的目的,更主要还在于避过“小雨如酥”,这正是作品的针线细密之处。从三个“不”字的排比,到“着二日”、“索三杯”两句的从容准备,都显现了诗人的好整以暇,洋溢着一派适情自得的安恬气氛。
末四句用两组对仗,铺排了出游至江头的行春内容。“竹里”两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严公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人骑的是蹇驴,谈不上“立马簇金鞍”,于是便以“花下提壶”代替,一样是竹花对举,而又是本地风光。除了野餐与饮酒外,他还同友人们一起联句吟诗,坐在江头观鱼。这一切显然不是在“小雨如酥”的气候下进行,这就更显出前时“着二日”章法插入的巧妙。诗人将“即事”的主要节目——游春仅用四个短小的句子平平叙过,多少带有一种得意忘言的情味。诗人采用散曲小令的形式来即兴吟咏,整首曲文也写得平和通悦、清畅自然,这一切恐怕都同他这种自娱自足的心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