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唐雎说信陵君》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信陵君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唐雎作为信陵君的门客,给予了他宝贵的建议和启示,强调了谦虚、明理和感恩的重要性。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风采,也传递了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信陵君(2)杀晋鄙(3),救邯郸(4),破(5)秦人,存(6)赵国,赵王(7)自郊迎。
信陵君杀死晋鄙,夺得军权,领兵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
唐雎(8)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唐雎对信陵君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曰:“何谓也?”
信陵君说:“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对曰:“人之憎(9)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9)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10)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10)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10)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11)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大恩大德的事啊。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
信陵君曰:“无忌谨(12)受教(13)。”
信陵君说:“无忌我由衷地领受教诲。”
(1)说:游说。
(2)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信陵君。公元前257年,秦围赵之邯郸。魏派晋鄙领兵救赵,畏秦,止于汤阴。信陵君使如姬窃得调兵虎符,椎杀晋鄙,率兵大破秦军,解邯郸围。
(3)晋鄙:战国时魏将。
(4)邯郸: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
(5)破:打败,打垮。
(6)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7)赵王:赵孝成王。惠文王之子,名丹。赵国第八君,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
(8)唐雎:战国魏人,安陵君之臣,此时为信陵君食客。
(9)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10)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11)卒然:“卒”通“猝”,突然。
(12)谨:郑重。
(13)受教:接受教诲。
魏安嫠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接着又受秦王的威胁而令晋鄙按兵不动。信陵君使魏王宠爱的如姬从宫中窃得调兵的虎符,杀晋鄙而夺取其兵权,救赵胜秦。信陵君自知此举激怒了魏王,所以留在赵国,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国之相,信陵君的姐夫)商量,打算将五个城邑封给信陵君。信陵君听说此事,自以为有功劳而面有骄色,于是唐雎就说了这番话,劝他不要自以为有德于人而居功自傲,而应该更为谦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