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作者送妻子上庐山访道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女道士清幽的居住环境和闲适的修道生活,表达了经历风雨沧桑后李白夫妇二人坚贞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因社会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向往出世的思想。组诗语言简洁细腻,风格含蓄柔婉,在李白诗中别具一格。
多(1)君相门女(2),学道爱神仙。
赞美你这相门之女,崇尚学道爱好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白玉般的素手捧起青霭,锦罗衣衫连带着紫色的云烟。
一往屏风叠(3),乘鸾著玉鞭(4)。
那就同往庐山屏风叠去,乘青鸾,执玉鞭。
(1)多:推重,赞美。
(2)相门女:李白妻子宗氏系宗楚客之女,宗楚客在武则天及唐中宗时曾三次拜相。一说指李腾空。
(3)屏风叠:在庐山五老峰下,九座山峰重叠,状如屏风,故名。
(4)著玉鞭:一作“不著鞭”。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李白的晚年作品,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他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詹锳认为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诗文系年》云:“腾空既贞元中尚在人间,此诗之作,疑当在太白晚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作。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