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此诗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反衬古城已经消失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气氛。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繁华的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在草木无情的感慨中流露了浓重的感伤情绪。全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两种手法,语言含蓄,感慨深沉,空灵蕴藉,神完气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雨霏霏(1)江草齐(2),六朝(3)如梦鸟空啼。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4),依旧烟(5)笼十里堤(6)。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1)霏霏:细雨纷纷状。
(2)江草齐:指江草与岸相齐。
(3)六朝:指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4)无情最是台城柳:即“台城柳是最无情”。
(5)烟:指柳树绿茵茵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6)堤:河岸。
公元883年(中和三年),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