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王守仁 〔明代〕 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泛海》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颇含禅意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处变不惊,沉着坚毅与死神搏斗的心境,后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一片惊涛骇浪中光风霁月般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记录了诗人泛海悟道的深刻感受,气势奔放豪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思想与人格。全诗雄浑有势,秀逸有致,胸襟才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险夷(1)原不(2)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一切安危与福祸都不应该滞留心胸,这些艰难险阻何异于浮云飘过空中。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3)下天风。

夜深人静中,海涛翻涌三万里远,我犹如驾驭锡杖的禅者乘月随风而去。

注释

(1)险夷:崎岖与平坦,引申为艰难与顺利,犹言安危、祸福。

(2)滞:停留。

(3)飞锡: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锡,锡杖,又称禅杖、声杖、鸣杖,僧人所持手杖,其杖头有锡环,振动时会发出锡锡声。

创作背景

《泛海》这首诗作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明武宗利用宦官刘瑾等八虎,实行特务集权统治,朝政腐败不堪。大臣戴铣、薄彦徵等上疏要求惩办刘瑾,反被逮捕下狱。群臣慑于宦官淫威,噤若寒蝉。独有王守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结果被杖责四十板,谪贬贵州龙场驿。他贬去贵阳途中,回故乡余姚辞别亲人。刘瑾派两个爪牙尾随,伺机加害。过钱塘江时,王守仁突然不见,爪牙四处搜寻,在江边发现一双鞋子,一首绝命诗,一顶斗笠飘浮在江上。两个爪牙以为他投江自杀了,才怏怏而去。原来,这是一出金蝉脱壳计,王守仁早已纵身跳上一艘商船出海了。不料船在海上遇到风暴,大海疯狂咆哮,船在劈天巨浪中漂流,生命在危殆中。王守仁却镇静自若,端坐舟中吟出了这首诗。

拼音版

fànhǎi

xiǎnyuánzhìxiōngzhōngyúnguòtàikōng

jìnghǎitāosānwànyuèmíngfēixiàtiānfēng

作者简介

王守仁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