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思家

王世贞 〔明代〕 王世贞

回首处,薄业太湖干。半艇春洲芦笋绿,一楼风雨杏花寒。此景放谁看?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望江南·思家》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先写他在太湖之滨有田产,再以两个整齐的对句写词人故乡的早春景色,以问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全词用回忆的方式构篇,把词人家乡初春时节最美、最富诗意的景象突出出来,写得一往情深,具有动摇人心的艺术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回首处,薄业(1)太湖(2)(3)。半艇春(4)芦笋(5)绿,一楼风雨杏花寒(6)。此景(7)谁看?

回首望处,有自己微薄的家产在太湖岸边。春洲旁挺出水面才有半艇高的嫩芦笋已经吐绿。风雨声充溢满楼,连杏花也感到刺骨的寒。这样美丽的风景,如今留给谁看?

注释

(1)薄业:微薄的家业。

(2)太湖:湖名,古称震泽、笠泽,在江苏、浙江交界处。

(3)干:水滨。

(4)洲:指水中可居住的陆地。

(5)芦笋:指芦苇的嫩芽,似笋而小。

(6)一楼风雨杏花寒:化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放:让。

创作背景

由词题可知此词是词人怀念家乡之作,词题一作“都下思家”,大概是词人在京城时所创作的,《望江南·思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文学赏析

《望江南·思家》此词一开篇词人就以自豪的口吻说起他在太湖之滨的田产,其中,“薄业”是故乡的代名词,“回首”二字则点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整齐的对句写词人故乡的早春景色,词人在此作了纯写景的处理,如同作了两个景点的摄录、定格:前句是视觉形象,重在一个“绿”字的刻画,芦笋嫩芽初吐,绿色似有似无,着一“半”字,极其准确地表达了心理上的度量和分寸;后句是风雨过后楼中见到“杏花”,暗含一个“红”字,与绿相对,但重点写“寒”,春天乍暖还寒,仿佛杏花也感到凉意,强调杏花顶着风雨冲寒开放,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杏花,表达的是思乡的凄凉之寒。这种由听觉(风雨)、转到视觉(杏花)、再转到触觉(寒)的写法极为巧妙,由人及物则是词人心理感受移情于物而更见情致深切的做法。如此取景,既将家乡特有之景裁来入词,虽只有两个景点,却将其家乡太湖作了高度概括,同时又在景物的摹画中表达出浓浓的乡思乡情。而用数字入词则形成工巧婉丽的对偶,辞美意佳,极富艺术感染力,可谓清绝,使得开头的“回首”也显得有力。末句以问作结,与首句呼应,把词人的家乡写得愈美,词人的思家之情便愈见其切,如此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全词首尾连贯,言短意长,而用回忆的方式构篇则把词人家乡初春时节最美、最富诗意的景象突出出来,写得一往情深,具有动摇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王世贞

王世贞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因忤张居正罢官。屡起屡罢,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后七子”领袖之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艺苑卮言》《史乘考误》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