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首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次句指出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后二句咏螃蟹本无心肠,故无所顾忌,浑身是胆,在海龙王处横行。全诗语言幽默传神,不著一个蟹字,却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多侧面的形象描写以及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堪称咏蟹的佳作。
未游沧海(1)早知名,有骨(2)还从肉上生。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莫道(3)无心畏雷电,海龙王(4)处也横行(5)。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1)沧海:指大海。
(2)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3)莫道:休说,不要说。
(4)海龙王:传说海中的龙神。
(5)横行:横着行走。喻肆行无忌。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据题意,此诗是呈给浙西从事的,浙西从事不详何人,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