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拟张鸣善

倪瓒 〔元代〕 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折桂令·拟张鸣善》是元代书文学家倪瓒创作的一首小令,收录于《全元散曲》。这首小令先以曾经强盛的秦汉为例,说明朝代的更替如自然变化,人力无奈;最后论今述志,指出那些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们,根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表达作者对世代兴亡、世事难说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企盼。全词比衬烘托,创造气氛,意境悲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草茫茫秦汉陵阙(3),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4)堆案图书(5),当窗松桂,满地薇蕨(6)

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的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我家案上堆的都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都是薇蕨菜。

侯门(7)深何须刺谒(8)?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没法说。看茫茫天地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注释

(1)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2)拟:模拟,这里指唱和。张鸣善,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3)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4)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5)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6)薇蕨:皆野生草本植物,可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首阳山,是一个崇尚气节的历史故事,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7)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8)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世的名片。

创作背景

倪瓒生活于元代末年,社会黑暗腐败,他一生抱定清贞绝俗的态度,攻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张鸣善大约稍早于倪瓒,也是一位有名的曲家,官至宣慰司令史,也有些耿性。倪瓒和张鸣善是有很多共通之趣的,倪瓒的《折桂令·拟张鸣善》这篇小令是唱和张鸣善的某篇作品而写的。

拼音版

zhéguìlìng··zhāngmíngshàn

cǎomángmángqínhànlíngquèshìdàixìngwángquèbiàn便yuèyǐngyuánquēshānrénjiāduīànshūdāngchuāngsōngguìmǎnwēijué

hóuménshēnbáiyúnyuèdàoshìshìnánshuōtiānjiānjiànyīngxióngjiànháojié

作者简介

倪瓒

倪瓒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元代四大家"之一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又尝变姓名为奚元朗,字玄瑛。无锡(今属江苏)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长事翰墨,诗曲俱佳,又善琴操,精音律,画尤有名,为元四大画家之一。家豪富,所居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元末弃家业,泛舟五湖三泖闻,自称“懒瓒”“倪迂”。常随兴挥洒,偶流于市,人争贸之。著有《清閟阁集》。《新元史》《明史》有传。散曲今存小令十二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