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绫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缭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此诗以缭绫为题材,通过描述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表达了纺织女工劳动艰辛的同情,揭露了宫廷生活的穷奢极欲,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缭绫》全诗运用设问、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极尽描摹之能事,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独创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缭绫(1)缭绫(1)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2)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

应似天台山(3)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中有文章(4)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5)

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去年中使宣口(6),天上取样人间织。

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织为云外(7)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8)熨波刀剪纹(9)

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10)花不定。

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昭阳舞人(11)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12)土踏泥无惜心。

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13)

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丝细(14)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15)尺。

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昭阳殿(16)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注释

(1)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

(2)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3)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4)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5)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6)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7)云外:指高空。

(8)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听一点儿的叫金斗,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金斗熨波”也真诗意,比汉代熨斗的铭文“熨斗直衣”听着韵味绵长。

(9)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

(10)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11)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12)曳:拉,牵引。

(13)缯与帛:缯(zēng)、帛:都是指丝织品。

(14)缲: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15)盈:足,满。

(16)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创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缭绫》是其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

拼音版

liáolíng

liáolíngliáolíngsuǒshìshìluóxiāowán

yīngshìtiāntáishānshàngyuèmíngqiánshíchǐquán

zhōngyǒuwénzhāngyòujuébáiyānhuāxuě

zhīzhěrénzhěshuíyuèhánhàngōng

niánzhōngshǐ使xuānkǒuchìtiānshàngyàngrénjiānzhī

zhīwèiyúnwàiqiūyànxíngrǎnzuòjiāngnánchūnshuǐ

guǎng广cáishānxiùzhǎngzhìqúnjīndòuyùndāojiǎnwén

cǎiwénxiāngyǐnyìngzhuǎnkànhuāhuādìng

zhāoyángrénēnzhèngshēnchūnduìzhíqiānjīn

hànzhānfěnzàizhexīn

liáolíngzhīchéngfèigōngxúnchángzēng

sāoduōshǒuténgzhāzhāqiānshēngyíngchǐ

zhāoyángdiàn殿rénruòjiànzhīshíyī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