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唐代诗人殷尧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对于羁旅生活感受颇深的小诗。作者通过在金陵途中,写他旅途生活艰辛及长期贫困失意,离家作客的主观感受。同时更惋惜自己“壮怀空掷斑超笔”这种怀才不遇的悲凉心情。
烟树寒林(1)半有无,野人(2)行李(3)更萧疏(4)。
烟树寒林时隐又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堠长堠短(5)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7)。
到处都能遇到官家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万里关河成传舍(8),五更(9)风雨忆呼卢(10)。
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耳边。
寂寥(11)一点寒(12)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13)。
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1)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
(2)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
(3)行李:即行装。
(4)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5)堠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
(6)逢宫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
(7)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8)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9)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
(10)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11)寂寥:寂寞。
(12)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
(13)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