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夜泊

李流芳 〔明代〕 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黄河夜泊》是明代文学家李流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漂泊他乡,夜宿时所看到黄河边凄凉的景象,发出一生漂泊已久的伤感。全诗质朴简练、浅近率直,耐人咀嚼。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客异乡、仕途艰难的惆怅与感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明月黄河夜,寒沙(1)似战场。

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

奔流(2)地响,平野(3)天荒(4)

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

吴会(5)书难达,燕台(6)路正长。

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注释

(1)寒沙:寒冷的沙滩。

(2)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平野:平坦的旷野。

(4)天荒:极言空间无尽或历时久远。

(5)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

(6)燕台:指燕京,今北京。明朝的京城。

创作背景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离开客游经年的南京,怀着“长路有时到”(《白门七夕》)的自信,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地,朝政腐败,阉党专权,地方势力的反叛和农民起义迭起。作者满怀羁旅愁思和无路报国的忧叹写下《黄河夜泊》这首诗。

拼音版

huáng

míngyuèhuánghánshāzhànchǎng

bēnliúguōxiǎngpíngdàotiānhuāng

kuàishūnányāntáizhèngcháng

nánérshàowéibiànshìxiāng

作者简介

李流芳

李流芳

明代诗人、书画家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又字茂宰,号泡庵、檀园、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擅山水,工书印,精诗文。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山水师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强调笔墨、书法、文学趣味。又力求创造性,经常在优美的山光水色之中,观察、领略,址身心浸润,达于忘我之境。作品峻爽流畅。书法学苏轼,诗文清新自然.多写景酬赠之作。传世作品有《溪山林屋图》《虎丘图》《长林丰草图》《山水图》等。著有《檀园集》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