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丈原

温庭筠 〔唐代〕 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过五丈原》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路过五丈原旧营废址时为怀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创作的一首怀古咏史诗。此诗前四句写景,以虚拟景象再现历史画面;后四句夹叙夹议,暗含褒贬。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与竭智尽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作品风格遒劲,气势雄浑,感情沉重,含蕴深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铁马(3)(5)(4)(6)绝尘(7)柳阴(8)高压汉营(9)春。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10)杀气(11)关右(12),夜半妖星(13)照渭滨。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下国(14)卧龙(15)(16)主,中原逐鹿(17)(18)人。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象床锦帐(19)无言语,从此谯周(20)(21)臣。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注释

(1)过:一本作“经”。

(2)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

(3)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

(4)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

(5)雕:一本作“骓”。

(6)久:一本作“共”。

(7)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

(8)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9)汉营: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10)晴:一本作“清”。

(11)杀气:战争氛围。

(12)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13)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14)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15)卧龙:指诸葛亮。

(16)误:一本作“寤”。

(17)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18)因:一本作“由”。

(19)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20)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21)老:一本作“旧”。

创作背景

《过五丈原》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当路过五丈原诸葛亮祠庙时,写了这首诗。

拼音版

guòzhàngyuán

tiěyúndiāojiǔjuéchénliǔyīngāohànyíngchūn

tiānqíngshātúnguānyòubànyāoxīngzhàowèibīn

xiàguólóngkōngzhǔzhōngyuánzhú鹿yīnrén

xiàngchuángjǐnzhàngyáncóngqiáozhōushìlǎochén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