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写陪同张九龄巡行属县登当阳城楼的情景,并暗用王粲登楼的典故,流露出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巧妙交织了怀古伤今与感激知己的双重情感。全诗语言朴素,意蕴深远,耐人咀嚼。
独步(2)人何在?当阳(3)有故楼(4)。
独自漫步的那位贤人如今身在何方呢?在这里,当阳城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楼阁。
岁寒(5)问(6)耆旧(7),行县(8)拥(9)诸侯(10)。
时至天气最冷的时候,我来慰问这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而张丞相正巡行各县,如诸侯般被众人簇拥。
林莽(11)北弥望,沮漳(12)东会流。
放眼望去,北边的林木丛生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而东边的沮水和漳水在此交汇,潺潺流淌。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13)。
在这旅途之中,我有幸遇到了您这样的知己,思乡之愁顿时消散无踪,不再为远离家乡而忧虑。
(1)张丞相:即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后遭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2)独步:超群出众。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有才名。他曾到荆州依刘表,在当阳县城楼写《登楼赋》。这里借典喻张九龄。
(3)当阳:县名,古属荆州,诗中提到的沮水和漳水在其境内会流。
(4)故楼:王粲所登之楼。
(5)岁寒:一年之寒冬。
(6)问:慰问。
(7)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之人。
(8)行县:州郡长官到县里巡视称行县。
(9)拥:聚集。
(10)诸侯:本指西周时周天子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喻指张九龄。
(11)林莽:草木深邃平远的境域。
(12)沮漳:沮水和漳水。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县汇合,东经江陵县入长江。
(13)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这里借用张九龄用过的一个典故。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这首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冬孟浩然从张九龄荆州幕时。张九龄于是年贬为荆州长史,冬出巡当阳等地。其间,孟浩然曾陪他登临当阳楼,并写下这首诗,记述此次登高望远的情形。此诗题原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然此诗多荆州与王粲事,与洛州嵩阳无涉,“嵩阳”系“当阳”之讹。
孟浩然陪同张九龄,登上当年王粲登过的当阳城楼,忆昔感今,思绪纷纭。这首诗将怀想、同情王粲与赞美、感激张九龄两种情绪交错抒写,艺术构思巧妙。
首联以设问慨叹的句调怀古,感慨当年独步汉南的王粲早已辞世而旧楼空在。
次联赞美如今岁暮寒冬,张九龄不辞艰苦巡行属县,并非为凭吊古迹,而是慰问故老。
三联写登楼所见,正是王粲当年所见林莽弥望、沮漳会流的景象。在这幅辽阔苍茫的川原景色中,融入了王粲与自己共同的仕途失意和淹留他乡的苦闷。
尾联又转回当今,想到自己客中遇到知己张九龄,便没有越乡之忧了。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全篇抒写失意的悲愁很含蓄,而体贴、感激张九龄的心情却明朗、显豁。这样写是注意到切题、切时,切合张公的身份心境的。诗的语言朴素,意蕴浑厚深沉,是耐人咀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