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行

元结 〔唐代〕 元结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舂陵行》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此诗先概括叙述了赋税繁杂,官吏严刑催逼的情况,勾勒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细致描写具体的催租场景,描述了百姓困苦不堪的处境;后写诗人在催征赋税时的思想活动。全诗反映了当时时期苦难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语言质朴,感情抒发曲折细腻,淋漓尽致,诗人的刚直正义之气溢于言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国家因战事不断,军事上需要大量财物,这些财物需要专门负责的官员到地方去征收。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他们到达郡县后,竞相严刑征敛。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然而百姓的供给能力的有限的,这大大超过其所能承受限度的横征暴敛,怎么不让有良知的官员为之伤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道州本来地方就小,经过盗贼的屠杀洗劫后,剩下的人口实在是太穷困疲敝了。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1)

一个较大的乡里,人口不过十户,原来的那些大族早已变得人丁稀少,且羸瘦不堪。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人们早上吃树根,晚上嚼树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饿得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像快走力又不足,所以步履蹒跚,让人不忍目睹。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面对老百姓的这种凄惨状况,我连去追问一下都不忍心,更何况鞭打他们来征敛呢?

邮亭(2)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但是前来催逼赋税的文书和官吏往来不断,且十分紧急。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他们丝毫不顾百姓死活,只是一个劲儿地催我严格限期完成征收任务。

欲令(3)儿女,言发恐乱随。

我深感无可奈何,让老百姓卖儿卖女来抵赋税吧,恐怕话还没有说完,就会引起暴乱。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派人到百姓家中去搜索一通吧,可他们本来就什么也没有。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听听那百姓们的陈述吧,他们的怨伤有谁能理解呢?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去年冬天‘西原蛮’侵犯道州月余,烧杀掳掠,人口和财物差不多都快被杀掠和扫荡一空了。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我们希望朝廷官吏能施以恩惠、加以安抚,

奈何重驱逐(4),不使存活为!

谁料他们只知道横征暴敛,竟使我们无法活下去了。”

安人天子命,符节(5)我所持。

皇上让我做这个州的刺史,是让我安抚百姓。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如果因横征暴敛而使百姓流亡甚至暴乱,那是谁的罪过呢?

逋缓(6)诏令(7),蒙责固其宜。

当然如果我因为违反上面的命令而让百姓缓交赋税,蒙受责问也是应该的。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前代的贤人重视为官要坚守安抚百姓、为民做主的本分,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反对因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改变这一原则。

顾惟孱弱(8)者,正直当不亏。

考虑到百姓的困苦不幸,我愿意选择不亏良知的正直之道。

何人采国风(9),吾欲献此辞。

如果有谁奉皇上之命来采集民间歌谣,我愿意把这首诗献上。

注释

(1)单羸:犹孤弱。

(2)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

(3)鬻:卖,出售。

(4)驱逐:犹逼迫。

(5)符节:古代朝廷向官员授权,允许其代行天子军政职权(或是代天子巡狩)的凭证与象征。

(6)逋缓:拖欠,延缓。

(7)诏令: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

(8)孱弱:瘦弱;衰弱。

(9)国风:《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抵是西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创作背景

《舂陵行》此诗当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广德元年(763年),元结受任道州刺史,次年五月来到任所。安史之乱平定后,统治集团更加残酷地剥削人民,在岭南激起了被称为“西原蛮”的少数民族的反抗,道州被占领。道州原有四万多户人家,几经兵荒马乱,剩下的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人民困苦不堪,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元结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上书为民请命,并在任所修建民舍、提供耕地、免减徭役。元结写下此诗。在这种人民灾难重重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况下,元结有感而写了《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两诗。

拼音版

chōnglíngxíng

jūnguóduōsuǒqièzàiyǒu

yǒulínjùnxiànxíngjìngshī

gōnggěiyōuzhēngliǎnyòubēi

zhōuxiǎojīngluànwángrénshíkùn

xiāngshíjiāmìngdānléi

cháocānshìcǎogēnshíréng

chūyánjuéxíngchí

zhuīshàngrěnkuàngnǎibiānzhī

yóutíngchuánláiwǎngxiāngzhuī

gèngkuānēndànyǒu

lìngéryánkǒngluànsuí

shǐ使suǒjiāéryòushēng

tīngdàoyányuànshāngshuízhī

dōngshānzéiláishāduó

suǒyuànjiànwángguānyǎnghuì

nàizhòngzhúshǐ使cúnhuówèi

ānréntiānzimìngjiésuǒchí

zhōuxiànluànwángzuìshìshuí

huǎnwéizhàolìngméng

qiánxiánzhòngshǒufēnèhuò

yúnguìshǒuguānàinéngshìshí

wéicànruòzhězhèngzhídāngkuī

réncǎiguófēngxiàn

作者简介

元结

元结

唐代道家学者、官员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后出任道州刺史,政绩显著。其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讽谕时政,抨击官吏的横征暴敛,敢于为民请命。山水诗作也清新自然。在散文上也颇有成就。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又曾编选《箧中集》行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