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渡荆门送别》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荆门外,来(2)楚国(3)游。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平野(4)尽,(5)大荒(6)流。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月下飞天镜(7),云生结海楼(8)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9)(10)故乡水(11)万里(12)送行舟。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注释

(1)远:远自。

(2)从:往。

(3)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长江。

(6)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7)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8)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9)仍:依然。

(10)怜:喜爱。一本作“连”。

(11)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 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12)万里:喻行程之远。

创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拼音版

jīngménsòngbié

yuǎnjīngménwàiláicóngchǔguóyóu

shānsuípíngjìnjiānghuāngliú

yuèxiàfēitiānjìngyúnshēngjiéhǎilóu

réngliánxiāngshuǐwànsòngxíngzhōu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