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刘向 〔两汉〕 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伐燕,苏代(2)(3)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4)(5)(6),而(7)啄其肉,(4)合而(8)(9)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曰:‘今日不(10),明日不(10)(11)有死蚌!’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者不肯相舍(12),渔者得而(13)(14)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15),以(16)大众,臣(17)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惠王曰:“善。”乃止。

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

(1)且:将要。

(2)为:替,给。

(3)谓:对……说。

(4)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5)方:刚刚。

(6)曝:晒。

(7)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8)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9)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10)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11)即:就,那就。

(12)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禽:同“擒”,捕捉,抓住。

(15)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7)恐:担心。

寓言故事

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双方争吵起来。鹬鸟威胁河 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 我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鸟和河 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打鱼回家路过,就从沙滩上走过。看见鹬蚌相争的情景,渔夫觉得很有趣。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没有费多大力气, 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作者简介

刘向

刘向

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

刘向(前77—6年),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