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良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咏三良》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取材于《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嬴任好卒后“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皆被殉葬的事件。全诗写三良从具体参政到殉死身亡,刺秦康公而美三良,其意在刺唐宪宗信谗言贬贤,自抒强烈的孤愤之情,作者将自己的切身参政经验融入对历史事件的观照,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写得有声有色,情感激昂,极具现实意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束带(2)明后(3)顾盼(4)辉光(5)

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

一心在陈力,鼎列(6)夸四方。

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

款款(7)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

生时(8)亮同体,死没(9)分张(10)

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壮躯闭幽隧(11),猛志填黄肠(12)

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里,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殉死(13)礼所非,况乃(14)用其良。

人死陪葬本来就不是礼义之举,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15)

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16)

魏武子之子之所以不从父命,是认识到父亲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从邪(17)厥父(18),吾欲讨彼狂(19)

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注释

(1)三良: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宠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遗嘱为之殉葬。

(2)束带: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3)明后:明君,此指秦穆公。

(4)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来看去。

(5)辉光:光辉;光彩。《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6)鼎列:鼎足而列。

(7)款款:诚恳;忠实。《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8)生时:活着的时候;生前。

(9)死没:死亡。《后汉书·独行传·李善》:“建武中疫疾,元(李元)家相继死没。”

(10)分张: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

(11)幽隧:墓道。

(12)黄肠:指棺木。《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

(13)殉死:陪同死亡。汉王粲《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14)况乃: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15)张皇:张大、扩大。张大;壮大。《尚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孔传:“言当张大六师之众。”

(16)有章:有法度,有文采。《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17)从邪:指殉葬之作法。

(18)厥父:他的父亲,指秦穆公。

(19)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创作背景

《咏三良》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贬谪永州(今属湖南)期间读书有感而作。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来永州,他一直企盼朝廷召回京城重用,为国效力,而唐宪宗即位(806年)后,仍信谗贬贤,柳宗元仍然流放在偏远荒凉的永州任司马,这使柳宗元感到失望、迷茫和郁愤。

拼音版

yǒngsānliáng

shùdàizhímínghòupànliúhuīguāng

xīnzàichéndǐnglièkuāfāng

kuǎnkuǎnxiàozhōngxìnēnjiǎoshuāng

shēngshíliàngtóngméiníngfēnzhāng

zhuàngyōusuìměngzhìtiánhuángcháng

xùnsuǒfēikuàngnǎiyòngliáng

zhènjìnchǔgèngzhānghuáng

bìngmìngluànwèishìyányǒuzhāng

cóngxiéxiànjuétǎokuáng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