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诫外生书》是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诸葛亮创作的一封家书。作者在信中教育外甥如何立志、修身、成才,告诫他要以古圣先贤为榜样,节制情欲,去除俗念,不为琐事所困扰;要能屈能伸,抛弃杂念,雅纳他人意见,做到心胸开阔。若无远大志向、坚定意志,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庸庸碌碌,无所成就。全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志向进行了论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夫志当存(1)高远,慕先贤(2),绝情欲(3),弃疑滞(4),使庶几(5)之志,揭然(6)有所存(1),恻然(7)有所感。忍屈伸(8),去细碎(9),广咨问(10),除嫌吝(11),虽有淹留(12),何损于美趣(13),何患(14)于不济(15)!若志不强毅(16),意不慷慨(17),徒碌碌(18)滞于俗(19),默默束于情(20),永窜伏(21)于凡庸(22),不免于下流(23)矣!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又何损于自己美好的志趣,何患于事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刚强坚定,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被凡俗庸习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1)存:怀有,怀着。
(2)慕先贤:慕,仰慕,向往。先贤,古代的贤人。
(3)绝情欲:绝,断绝,摒弃。情欲,人的情感欲望。
(4)疑滞:疑惑不定,停滞不前。
(5)庶几:本为接近之意。汉魏人好用“庶几”,代指好学而努力成才的人。王充《论衡》:“夫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6)揭然:崛起、显露的样子。
(7)恻然:诚恳的样子。
(8)屈伸:偏义复词。主言屈,谓退处不得志。
(9)细碎:琐碎的小事。在学问上指与经世致用大略相对的章句小学,在接物上指与社会大事相对的家庭个人琐事。
(10)咨问:征询,请教。
(11)嫌吝:怨恨、吝惜。嫌,个人仇怨。吝,好财吝啬。
(12)淹留:滞留,停留。此处谓有才德而不被录用,屈居下位。
(13)美趣:美好的志趣。
(14)患:担忧,顾虑。
(15)济:成功,成就。
(16)强毅:坚强果断。
(17)慷慨:情绪激昂。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18)碌碌:平庸无为。
(19)滞于俗:被世俗风气所困扰。滞,这里是困扰、牵制的意思。
(20)束于情:被情欲嗜好所束缚。情,情欲。
(21)窜伏:逃匿、潜伏。此处有沉沦之意。
(22)凡庸:平庸的人。
(23)下流:地位卑贱。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诸葛亮十三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接任诸葛玄,失了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先后出嫁,大姐嫁给了中庐县名门蒯祺,子嗣不详,蒯祺官至魏房陵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被蜀将孟达攻杀。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山民官魏黄门吏部郎,其子庞涣,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太守。诸葛亮写信教导外甥修身成才之道,至于是蒯姓外甥还是庞涣,则无从考证。李伯勋《诸葛亮集笺论》推测,蒯祺战死后,诸葛亮可能将大姐与蒯姓外甥一并接到成都安置抚养,而二姐和庞涣想必一起到了曹魏,所以受教者应当是蒯姓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