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邮道中即目

查慎行 〔清代〕 查慎行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秦邮道中即目》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水患虽已过去,城根痕迹犹存,诗人通过残痕想象当时水患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颔联是对上面首联的进一步描写,亦是写水灾之后留下的惨景;颈联则进一步指明水灾所造成的危害,在叙述中饱含忧虑;尾联是对鱼贱而人不忍吃发表感慨,点明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全诗意新语工,多用白描手法,诗风朴实无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不知淫潦(1)(2)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3)

我虽未目睹大水淹城,但城墙脚下留下的泥沙痕迹仍然可见。

去郭(4)几家犹傍柳?边淮(5)一带已无村。

县城外还留下几家傍柳的人家,靠淮河一带一个村落也没有了。

长堤(6)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7)势易奔。

淮河堤岸冻裂,很难加固;一旦大水向南泛滥,其势难当,容易奔流而出。

贱买河鱼还废箸(8),此中多少未招魂(9)

我想起淹死的百姓,面对廉价买来的河鱼而不忍下咽。

注释

(1)淫潦:谓淫雨积水成灾。

(2)啮:咬。这里是吞没、淹没之意。

(3)水痕:水淹的痕迹。

(4)去郭:离城。

(5)边淮:靠近淮河。

(6)长堤:高邮旧时有东堤、中堤、西堤,前两堤已埋没。西堤为明洪武时所筑,也称老堤,万历时重修。

(7)侵南:向南侵蚀,奔流。

(8)废箸:放下筷子。

(9)未招魂:谓全家人都死,无人为死者行丧葬之礼。招魂,古时迷信,认为将死者之衣升屋,北面而呼,即可招回死者之魂。后遂以为死者丧葬之礼。

创作背景

《秦邮道中即目》这首诗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969年),诗人途经高邮(今属江苏)所作。此诗以高邮路上所见的事物命题,写高邮水灾后的所见和感慨。

拼音版

qínyóudàozhōng

zhīyínliáonièchénggēndànkànshāshuǐhén

guōjiāyóubàngliǔbiānhuáidàicūn

chángdòngliègōngnánjiùzhuólàngqīnnánshìbēn

jiànmǎiháifèizhùzhōngduōshǎowèizhāohún

作者简介

查慎行

查慎行

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著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