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月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

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

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禁中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轮明月从海边升起一直到照射在禁中池塘的全过程。全诗直白如话、轻快自然、循序渐进。这首诗虽然表现出诗人孑然一身的寂寞孤独,但诗人也流露出自己同明月相伴,心情自然亦同明月一样明朗清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海水明月出,(1)中清夜长。

一轮明月从海水里升了起来,在这皇宫中清净的夜晚便显得悠长。

东南楼殿白,稍稍(2)上宫墙。

月光照亮了东南的楼殿,然后又渐渐地照上了宫墙。

净落金塘(3)水,明浮玉砌(4)霜。

月光明净地照射在池塘里,水面上的光冷清得像玉石、寒霜一般。

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5)

这月光跟尘世上的其他光亮相比,没有被尘土污盖掉清净的光芒。

注释

(1)禁:宫禁,皇帝的住处。

(2)稍稍:渐渐地。

(3)金塘:此喻池塘被月光染成金色。

(4)玉砌:玉石砌成的砖瓦。

(5)清光:清亮的月光。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九年(803)春,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以书判拔萃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永贞二年(806)罢校书郎。此诗或作于任校书郎其间。题为“禁中月”,即为白居易在皇帝住处看月亮,由所见所感作《禁中月》此篇。

拼音版

jìnzhōngyuè

hǎishuǐmíngyuèchūjìnzhōngqīngzhǎng

dōngnánlóudiàn殿báishāoshāoshànggōngqiáng

jìngluòjīntángshuǐmíngshuāng

rénjiānjiànchénqīngguā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