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出其东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
出其东门(2),有女如云(3)。虽则(4)如云(3),匪我思存(5)。缟(6)衣綦巾(7),聊(8)乐我员(9)。
我走出了城东门,只见女子多如云。虽然女子多如云,但不是我心上人。身着白衣绿裙人,才让我乐又亲近。
出其闉闍(10),有女如荼(11)。虽则如荼(11),匪我思且(12)。缟衣茹藘(13),聊可与娱。
我走出了外城门,只见女子多如花。虽然女子多如花,但不是我爱的人。身着白衣红佩巾,才让我爱又欢欣。
(1)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2)东门:城东门,是郑国游人云集的地方。
(3)如云:形容女子众多。
(4)虽则:虽然。
(5)匪我思存: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藉。
(6)缟:白色;素白绢。
(7)綦巾:暗绿色头巾。
(8)聊:且,愿。
(9)员:同“云”,语助词。一说友,亲爱。
(10)闉闍:城门外的护门小城,即瓮城门。
(11)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12)思且:思念,向往。且,语助词。一说慰藉。
(13)茹藘: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衣巾。“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关于《郑风·出其东门》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前二说,认为此诗非淫奔之诗,并断诗中“缟衣綦巾”者为主人公妻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