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唐代〕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无心看书,上楼饮酒,再想到京洛友人,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通俗,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有淡妆之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八月洞庭(3)秋,潇湘(4)水北流。

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

还家(5)万里梦,为客(6)五更(7)愁。

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

不用开书帙(8)偏宜(9)上酒楼。

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

故人(10)京洛(11)满,何日复同游(12)

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注释

(1)同:即“和”的意思。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2)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

(3)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

(4)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5)还家:回家。

(6)为客:作客他乡。

(7)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8)书帙:书卷的外套。一作“书箧”。

(9)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

(10)故人:旧交;老友。

(11)京洛: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泛指国都。

(12)同游:一同游览。

创作背景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这首诗写思乡,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作者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诸子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写了一首《湘中有怀》诗,张谓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即为其唱和之作。

拼音版

tóngwángzhēngjūnxiāngzhōngyǒuhuái怀

yuèdòngtíngqiūxiāoxiāngshuǐběiliú

háijiāwànmèngwèigèngchóu

yòngkāishūzhìpiānshàngjiǔlóu

rénjīngluòmǎntóngyóu

作者简介

张谓

张谓

唐朝诗人

张谓(约711—780),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时读书于嵩山。天宝二年(743年)登进士第。天宝后期入封常清北庭、安西幕。乾元元年(758年)秋,以尚书郎使夏口。大历初官潭州刺史,大历六年(771年)任礼部侍郎。约卒于大历末年。为人重交存义,亦有韬略。其诗不事刻画,而语多沉至,有磊落之气。《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