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老子 〔先秦〕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1)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2)出。多(3)(4)(5),不如守中(7)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

(1)犹:如同、好象

(2)俞:通「愈」,更加。

(3)闻:一作「言」,见闻、知识。

(4)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

(5)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6)多闻数穷: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

(7)守中:守住虚静。中,通「沖」,指内心的虚静。

拼音版

dàojīngzhāng

tiānrénwànwèichúgǒushèngrénrénbǎixìngwèichúgǒutiānzhījiānyóutuóyuèérdòngérchūduōwénshùqióngshǒuzhōng

作者简介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