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此诗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诗人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全诗描写了习禅的心境,以及深得禅趣那种轻松、愉悦、闲适的心态。
汲(1)井漱寒齿,清心拂(2)尘服。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闲持贝叶书(3),步出东斋(4)读。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真源(5)了(6)无取,妄迹(7)世所逐。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遗言(8)冀(9)可冥(10),缮性(11)何由熟(12)。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13)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14)沐(15)。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澹然(16)离言说,悟悦(17)心自足。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1)汲:从井里取水。
(2)拂:抖动。
(3)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又叫“贝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也作佛经之泛称。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叶经水沤后代纸,用以写佛经,故名。
(4)东斋: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5)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6)了:懂得,明白。
(7)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8)遗言:指佛经所言。
(9)冀:希望。
(10)冥:暗合。
(11)缮性:修养本性。
(12)熟:精通而有成。
(13)道人:指僧人重巽。
(14)膏:润发的油脂。
(15)沐:湿润、润译。
(16)澹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17)悟悦:悟道的快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此首诗为诗人被贬永州时所作,约写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当时,柳宗元住永州龙兴寺。龙兴寺在城南,住持僧为重巽,坐禅于龙兴寺净土院,与往在龙兴寺西厢的柳宗元相邻。柳宗元于永州好佛求其道,主要是拜重巽为师,或请其讲“佛道”,或到净土院读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