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作者因新缝制的绫袄而想到农民劳作的艰辛,耳际仿佛听到了民众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呼号。此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与后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作者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全诗讲究对仗,合乎声律,借鉴赋法,多用铺陈,无论从格律上或从写法上说,都是相当标准的七排。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水波文(1)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2)

刚做的新袄表面如水波纹,丝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

晨兴好(3)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早起拥它坐在墙边晒太阳,夜出适合披着它踏雪步行。

鹤氅(4)(5)无实事(6)木棉花冷得虚名(7)

鹤氅裘脆弱不坚没有实用,木棉絮不暖空与丝绵同名。

宴安(8)往往叹侵夜(9),卧稳昏昏睡到明。

欢乐一天又叹息黑夜到来,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

心中为念农桑(10)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他们忍饥受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啥时能有万丈长的保暖衣,与您分享一起盖住洛阳城。

注释

(1)水波文:即水波纹。文,同“纹”。

(2)绵匀温复轻:以丝绵絮袄,故暖而且轻。

(3)拥:披在身后,不结纽带,像拥被的样子。

(4)鹤氅:古代官僚贵族,析鸟羽以为裘,披之如鹤形,谓之鹤氅裘。晋代王恭曾披此裘,为孟昶所叹羡。

(5)毳:脆弱不坚。

(6)无实事:言不切实用。

(7)木棉花冷得虚名:言棉絮不暖,空与丝绵同名。棉,一作“绵”。花,即棉絮。

(8)宴安:安逸享乐。

(9)侵夜:入夜。

(10)农桑:农业,农事。

创作背景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或六年(832)冬,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其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朋党相争,宦官专权,赏罚失度。《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大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白居易没有与当时的宦官集团同流合污,也没有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他多次呼吁,以求“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然而他的意见却是无人采纳,反而遭人排挤,只得“致身散地,冀于远害”。

拼音版

xīnzhìlíngǎochénggǎnéryǒuyǒng

shuǐwénǎozàoxīnchénglíngruǎnmiányúnwēnqīng

chénxìnghǎoyōngxiàngyángzuòwǎnchūxuěxíng

chǎngcuìshūshíshìmiánhuālěngmíng

yànānwǎngwǎngtànqīnwěnhūnhūnshuìdàomíng

bǎixìngduōhánjiùshēnnuǎnqíng

xīnzhōngwèiniànnóngsāngěrwéndòngshēng

zhēngqiúzhǎngwànzhàngjūndōugàiluòyángché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