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驷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秦国贵族田猎盛况的诗,写秦君带着自己亲近的人狩猎,还满车载着各种各样的猎狗,表现了秦人好狩猎的风尚,也反映了当时秦国的强大。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
驷驖(2)孔阜(3),六辔(4)在手。公(5)之媚子(6),从公(5)于狩(7)。
四马壮健毛色黑,缰绳六根手上垂。公爷宠儿一帮子,跟随公爷猎一回。
奉时辰牡(8),辰牡孔硕(9)。公曰左之(10),舍拔则获(11)。
猎官驱出应时兽,膘肥肉壮满地走。公爷一声朝左射,放箭直贯兽咽喉。
游于北园(12),四马既闲(13)。輶车鸾镳(14),载猃歇骄(15)。
狩猎归来游北园,四马轻松好悠闲。轻便副车铃铛响,车上载着众猎犬。
(1)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驷驖: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驖(tiě):毛色似铁的好马。
(3)孔阜:很大,很强壮。孔,很。阜,肥硕。
(4)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5)公:指秦君。
(6)媚子:指秦君喜爱的儿子。一说亲信,被宠爱的人。
(7)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8)奉时辰牡: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时:“是”的假借,这个。辰:合时令的;一说母鹿。牡:公兽,古代祭祀皆用公兽。
(9)硕:肥大。
(10)左之:从左面射它。
(11)舍拔则获:舍:放,发。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获:命中。
(12)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在今陕西凤翔南。
(13)闲:通“娴”,训练有素,熟练。
(14)輶车鸾镳:輶(yóu):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鸾:通“銮”,铃。镳(biāo):马衔铁。
(15)载猃歇骄:猃(xiǎn):长嘴的猎狗。歇骄:短嘴的猎狗。
关于《秦风·驷驖》的背景,《毛诗序》谓:“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狩猎历来作为君王讲武的一个组成部分。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周王始封为诸侯,后又逐犬戎,遂有周西都岐、丰八百里之地,为秦国日益强盛奠定基础,其武略自有值得称道处。